【揭秘】原阳烩面驰名中外的神奇之处
吃一碗原阳烩面,你会从里到外都感觉到舒爽。那种清香的诱惑,任你是谁都难以抗拒。是的,因为你无法抗拒!
原阳烩面不同于郑州烩面,也不同于新乡等河南其他地方的烩面。原阳烩面以汤肥肉瘦、浓香爽口、营养丰富、风味独特而享誉全国。原阳烩面的地域特色,使其他都市的城里人远在百里、千里之外都能够遥遥地感知到它的诱惑,如久别的恋人般,一日不吃,如隔三秋。
原阳烩面之所以美味,其秘诀全在于汤。那种用羊骨炖制的高汤,一年四季就放置于火上,慢慢地、成年累月的熬制,一直把羊骨头里的精髓熬炙到高汤之中。烩面在汤中煮熟盛碗,加以老汤,然后再配以香菜或者韭菜、味精、香油、羊肉片、辣椒等,一碗热腾腾、香喷喷的原阳烩面就此而成。它绝不像郑州、新乡等地,在烩面下熟之后,再放上鹌鹑蛋、海带等物。原阳烩面绝对的清清爽爽,除了上述绝配之外,决不拖泥带水,加七加八。
原阳烩面香而不腻,去繁就简,但味道一点也不差,吃着吃着就上瘾了,几天不吃,心里空落落的,好像少了点啥。
原阳烩面,就是这样让人欲罢不忍。
原阳烩面好吃,所以就吸引了山南海北的过客,有时是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,只为尝上一碗原阳烩面。
原阳烩面著名,不免就多了一些传说。相传隋朝末年,唐王李世民在一个隆冬季节,冰天雪地之时患上风寒,落难于一阳武(今原阳)回民农家。回民母女心地善良,将家中豢养的那只角似鹿非鹿、头似马非马、身似羊非羊、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(麋鹿)屠宰炖汤。农家母亲原本想和面做顿面条为李世民充饥,但追敌在即,形势危急,来不得细下功夫。农家母亲只好草草地将面团拉扯之后,直接下入汤锅,煮熟后让李世民吃。只见李世民吃得满头冒汗,暖气涌身,不觉间精神焕发,风寒痊愈,于是李世民谢别打马而去。
李世民即位之后,整日山珍海味自不必说。但吃腻了呢,不免想起阳武县那顿饭。李世民巴喳巴喳嘴儿,还是感觉回味无穷。再想想阳武县母女的救命之恩,于是急急派人到阳武县寻访回民母女,以报前恩。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,回民母女终于找到。李世民馈赠阳武县母女很多金银。为感谢这对母女的义举,遂把母女所住的村子御赐为“仁村堤”。又命令御厨向农家母亲拜师学艺。从此之后,大唐宫庭的御膳房里就多了这碗传奇之面——麒麟面。
试想,麋鹿何其稀少珍贵,且觅猎困难,后来不得不用山羊代替,于是麒麟面也随之改称为了羊肉烩面。羊肉烩面但经御厨、御医这一改制,其口感、味道和医用价值却都不亚于麒麟面,于是羊肉烩面便成为宫廷御膳,长盛不衰。
到了清朝之时,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,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山西避难,但念念不忘羊肉烩面之滋补祛寒的功效,就多次差遣大内总管李莲英诏贡山羊做烩面食用,使慈禧太后及时祛除了病险寒疾。到了清末时期,满汉全席宗师、一代御厨庞恩福因不甘于宫廷御膳房的苛律条规之束缚,于是逃出皇宫隐居于黄河河南之后,正宗的原阳烩面才得以传至民间。
原阳烩面好吃,就吸引了不少外地吃客。外地吃客来原阳吃烩面,有的就不免像《红楼梦》中的刘姥姥初入大观园。坊间广为流传的一个外地吃客的笑话,就很有代表性。
说,某年某月的某日,一外地人慕名来吃原阳烩面。一进门,看见吃客很多,好不容易等到跟前,就让老板下上一碗,然后坐下来静候。此时,一光膀大汉入门,大喊:“老板,怼一碗烩面。”外地人一愣,赶忙起来冲老板喊:“老板,下的那碗不要了,给我也怼一碗烩面。”满屋哄然。外地人不以为意,等烩面下出来后,赶忙品尝,吃完了,还是余香不散,暗道,“还是怼的烩面好吃!”
关于原阳烩面的历史传说和这个坊间的笑话已无从考究,但原阳烩面的历史渊源和好吃指数之高,从中可见一斑。
原阳烩面著名,在其他地方就不免多了些假冒伪劣,他们打着原阳烩面的招牌,却没有一点儿原阳烩面的味道,不明就里的人们慕名一吃,也不过尔尔,于是就给原阳烩面带来了负面影响。但聪明的人就不一样了,我认可原阳烩面,就来原阳本地,何管他路也迢迢、风也萧萧,日夜兼程赶来吃了以后,才真觉得真的“外瑞古德”、不虚此行。
原阳烩面好吃,地球人都知道。个中滋味,吃过之后,你懂的!
觉得不错,请点赞↓↓↓